上海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。據上海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:截至2017年底,上海戶籍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483.60萬人,老年人占戶籍總人口的比重更是達到了33.2%。2016年上海市發布了《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,積極探索開放養老服務市場,讓更多社會力量及企業“唱主角”,助力老年人“幸福養老”。泰康旗下的國際標準大型綜合醫養社區——泰康之家·申園養老社區也正是在此時落滬。投入運營兩年來,泰康之家·申園以其創新的養老模式和高品質的養老服務,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認可。
2018年7月18日,泰康之家?申園養老社區舉辦開園二周年慶典,除了有精彩的文藝匯演和社區居民影評展,在活動現場,由申園居民共同創作的新書《申園長者話人生》第二部也舉行了新書發布會。據悉,該書由39位申園居民共同創作完成,可以說是“貨真價實”的老人們晚年生活的系列“紀錄片”。
文化養老,打造老年精神家園
2016年7月18日,泰康之家·申園正式落滬,開業還不到一年時,獨立生活區的入住率就迅速達到了90%。高入住率的背后,是什么讓老人們接受甚至喜歡上了“機構養老”這種形式?
王叔叔與夫人是泰康之家·申園首批入住的居民。因為文工團的工作經歷,王叔叔的年輕時代就像電影《芳華》一樣,是一段因舞蹈而生的燦爛年華。“雖然年紀大了,但有些事情你是不會忘的。”如今90歲高齡的他,雖然生活以養生為主,但在提倡文化養老的泰康之家,王叔叔每個禮拜都有那么一兩次跟大家一起跳舞。每天晚上,他還把自己的散步變成了組合著各種舞蹈的“音樂漫步”。也因為自己的舞蹈特長,王叔叔變成了社區的明星居民,得到雅號:“90歲的靈魂舞者”。“不論外面是冷是熱,這里都溫暖如春,工作人員對我們老人都特別上心,我們感到很溫馨,很開心,”提到這兩年在養老社區的生活,年逾九十的王叔叔樂開了“花”。在申園,老年人聚在一起,每天一起吃飯、談天說地、唱歌跳舞,就像家人一樣。
如今當人們在談論養老時,往往更關注硬件,忽略了長者的“精神需求”,而泰康之家做出了積極有益的嘗試,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。泰康之家養老社區都有一個“標配”——樂泰學院,學院涵蓋運動健身、文化藝術、休閑娛樂和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幾十門課程。更值得一提的是樂泰學院不是讓居民單純地“聽課”,而是鼓勵支持居民發揮自身特長,承擔社團發起人和組織者的角色。居民在豐富的活動中發展興趣愛好,認識志同道合的伙伴,重新找回社會角色,耄耋之年依然能夠發揮和實現自我價值。
奇跡源于專業護理,讓失能失智老人有尊嚴地享老
隨著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,我國失能失智人數也呈上升趨勢,影響著越來越多的老人和家庭的正常生活,對于失能失智老人這一特殊群體的護理問題更是一大難點。
常叔叔入住泰康之家·申園護理公寓前因肺部嚴重感染引發肺氣腫、支氣管炎、腎衰竭,住進來時被下了病危通知,經申園康復醫院全力搶救終于度過了危機。但大病初愈后體弱無力的常叔叔經常處于昏睡狀態,身高1.78米的叔叔被疾病折磨的只有49公斤,生活質量下降很多,也直接影響到了叔叔的生活信心。
對此,護理公寓多學科團隊迅速對常叔叔的情況進行了綜合評估,制定出個性化個案照護計劃。經過兩個月的專業護理,常叔叔的體重增加了20多斤,更重要的是叔叔能在攙扶下從床邊走到衛生間洗漱,叔叔自己、家人和護理團隊為此都特別開心,笑臉重新在叔叔臉上綻放開來。
此外,針對失智老人這一特殊群體,泰康之家首創“1+N照護模式”,不僅保障居民得到全面專業的照護服務,更節省了公共資源及家庭開銷,同時也將家人從勞累的護理工作中釋放,更好的投入事業與情感交流之中。對于病人本身而言,專業照護更好地穩定了病情,加快了康復的進程。護理公寓還創新引入了音樂治療、物理治療、作業治療、言語治療以及文娛治療等非藥物治療方式,鼓勵老人們多動腦,多動手,保持他們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延緩病情發展的速度。這些康復治療以及科學訓練,成功填補了國內非藥物方式照護失智老人的市場空白,也幫助失智老人在泰康之家過上了有品質、有尊嚴的晚年生活。
從活力居住、專業照護到旅居養老,泰康之家·申園醫養社區開業兩年來,打造出了一個老年生活桃花源,未來將持續為上海及周邊地區更多老年人帶來了高品質的醫養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