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在第五屆中國機構投資者峰會上,泰康資產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段國圣表示,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講,今年債券市場可能會有戰略性的建倉機會;量化研究結論表明,2018年大盤、藍籌和中等、成長性的公司的投資機會,不會有顯著性的差異。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是轉折點,推動中國進行經濟調整和改革,將會深刻影響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。
主持人:從一兩年的時間來看,債券、權益類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?
段國圣:保險公司既做股票、債券,也做非標、PE,還參與境外市場,更多是從資產負債管理和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投資價值。我判斷,大概率是在今年,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講,債券市場可能會有一個戰略性的建倉機會,但不確定具體會發生在哪個時點、它的收益率能到什么水平。
從收益率角度來看,現在債券收益處在一個較好的位置,特別是去年有一段時間,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達到4.0%。但有一個問題我們沒有想清楚,就是資管新規對債券市場的沖擊,可能比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更大一些。上一波債券大牛市,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銀行理財大量買債,使得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大幅下降,但是,未來幾年這股力量消失了。
從長時段來看,我覺得債券市場今年處于收益率的高點,其收益率再大幅上升概率不是很大。
主持人:未來兩年權益與債券的投資機會哪個更大?另外,權益投資中,是否科技成長股的機會更大?如果利率見頂回落,低估值股票是否會更猛烈地被再度重估?
段國圣:為什么保險公司低配權益資產?因為保險公司是負債經營的,國家對其償還能力有要求,保險有很多的資本約束,不能投很多的權益類資產。
第一,從一個公司的長期戰略配置來講,只要資本允許,盡可能要配高權益類資產,因為其收益高于固收。第二,有時候固收類的資產也很重要,因為它能提供穩定的墊子。從保險公司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講,如果固收收益能夠覆蓋負債成本,在這種條件下投資端可以做很多事情。
另外,去年年底,我們的量化研究得出的結論是,從幾個維度分析,2018年是大盤、藍籌還是中等、成長性的公司有機會,其實都沒有顯著性。這些事情受到很多因素影響,不僅僅是流動性一個要素,還包括板塊的輪動在不同時機有不同的觸發因素。
主持人:國債收益率越高,會引發很多追求絕對收益的資金更積極配置一些權益類資產嗎?
段國圣:不會,大部分機構不會這么做,但也有少數機構會這么做。長期來看,做中短期的配置就是希望抓住這種機會做一些戰術性的調整。
我把資產分為兩類,一類是固收,一類是權益。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,通常是不敢配很多權益資產,原因是盡管收益很高,但波動性很強。
如果這段時間我認為債市有一定機會,也需要從兩個角度來看:一方面,長期戰略配置遇到一定機會時,比如債券市場收益率很高的時候,我會買一些壓艙石。另一方面,從短期戰術性配置機會來看,如果今年債券機會很好,我會適當擴大債券投資;如果今年股票投資好,我會偏向于股票。
從風險角度來說,當固定收益已經產生良好收益的時候,從公司管理層的角度,就會有一個很好的心態讓投資經理做權益投資,就會更心安理得一些。
從大資金的角度來說,有時候正確的決策不是來源于對市場漲跌邏輯的判斷,它更多取決于某些其他條件,是綜合考慮現在所面臨的環境、風險、競爭對手等各種因素去做出的決定。
假如去年我的倉位很重,賺了很多錢,今年前段時間市場處于比較高的位置,比如3400點,我就要減持一下,原因并不是我判斷3400點往后市場會跌,而是從公司的角度來講,到3400點減持一點更合適。這樣,市場調整下來的時候,很容易主動去加一些倉位。
主持人:中美貿易摩擦對各方面都將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,你怎么看?
段國圣:中美貿易摩擦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。中美發生全面貿易戰爭的概率很低,但以后會不斷發生貿易摩擦。
以前全球貿易分工,中美剛好形成互補,今天已經到了極致狀態,再往前走已經走不動了,必須重新調整格局,也將推動中國進行經濟調整和改革,這個事件可能會是一個轉折點。
從市場角度看,嚴重依賴于出口的企業,需要適度回避,或者做一些其他的風險防范措施。
來源:證券時報
記者:吳君 趙婷
責任編輯:曹婕